发表日期:2023年10月12日 浏览次数:772
1、我院眼科成功开展玻璃体腔注药(抗VEGF)新技术
我院眼科2013年成功开展玻璃体腔注药(抗VEGF)新技术,可有效阻止新生血管生长、减少渗出、减轻水肿,从而稳定或提高视力,填补了我院在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眼底新生血管的生长(眼底出血,黄斑水肿)技术空白。
目前,已有多名患者进行玻璃体腔注药(抗VEGF)治疗,均取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玻璃体腔注药(眼内注药 抗VEGF)治疗哪些疾病?
答:目前用于玻璃体腔注射的药物的主要机理是:在老年黄斑变性等一系列的黄斑疾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眼内新生血管的生长(脉络膜和视网膜),而新生血管很脆,很容易出血、渗漏,水肿,最终导致瘢痕形成,造成失明。抗新生血管生成药物就是要阻止新生血管生长、减少渗出、减轻水肿,从而稳定或提高视力。目前抗血管生成药物应用范围很广:
(1)各种原因引起的黄斑水肿(包括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白内障术后或葡萄膜炎后等各种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
(2)各种原因导致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包括老年黄斑变性、高度近视黄斑变性、中渗等);
(3)视网膜新生血管(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Coat's病、脉络膜骨瘤、 脉络膜血管瘤等引起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或微血管病变);
(4)视网膜静脉阻塞;
(5)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疾病。
3、所用药物有哪些?
答:目前主要有:贝伐珠单抗、雷珠单抗(进口)和康柏西普(国产)
4、注药前的准备及如何注射?
答:首先要让医生确定需要才能进行治疗,其次了解注射的风险、了解一次治疗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完全知情并接受的情况下,签署手术同意书,方可进行注射。注射当天最好有人陪同,一般不建议双眼同时注射。术前抗生素滴眼液点术眼,一日四次,连续3-7天,术后抗生素滴眼液点术眼,一日四次,连续3-7天,术后第一天,一个月门诊复诊,行视力、眼压、眼底检眼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明确病灶稳定情况及黄斑部水肿程度,为是否需要再次玻璃体腔注药提供依据,术后3个月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进一步明确病灶稳定情况。
一般“中渗”的治疗次数会少一些,但一般也得2-3次,黄斑变性、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黄斑水肿,一般需要多次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