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3年10月13日 浏览次数:250
老年黄斑变性是一种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上升并导致视力明显下降的疾病的一种致盲疾病,是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发生在眼底视网膜黄斑部的一种病变,常一眼先发病,最终双眼受累。老年黄斑变性的确切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但大多数人认为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的代谢功能衰退有很大关系。临床上将本病分为萎缩型(干性型)和渗出型(湿性型)。黄斑病变是造成病人失明的常见眼病之一,必须引起注意。
其实,要待到出现疾病才重视,倒不如防范于未然来得实际。我们要可尽量减低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例如避免在猛烈阳光下长期暴晒,佩戴适当的太阳眼镜;均衡饮食以及减少进食高胆固醇及高脂肪食物,如鸡皮、牛油、腊肠、动物的肝脏及肾脏、虾蟹等,多吃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E和含矿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谷类、干豆、绿叶菜及生果等。另外,烟酒少碰为妙。据《新西兰医学杂志》报道,烟草中所含的有毒金属,不仅会导致老年黄斑病变,还会令人失明。据研究,酒精可使血管痉挛,加上心情兴奋促进痉挛加重、血压升高,糖尿病、高血压的病人,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管更容易破裂,导致视网膜出血。另外,老年人应定期检查视力及眼底,一旦发现病变,应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争取尽早采取激光光凝治疗。
一般情况下,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多发生于50岁以上,视力常为缓慢进行下降或视物变形。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为眼突然发生视力障碍,另一眼正常或处于病变早期,几年后也发生同样病变。随着病程的进展,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除了常规的视力、眼前节检查外,眼底检查最好在散瞳后进行,以便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深度和性质。此外还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等。
1. 眼底表现——萎缩型:中心反光不清,散在黄色点状玻璃膜疣(druscn),黄斑区色素紊乱,似椒盐状或金箔样外观;渗出型:除萎缩型表现外,尚可见渗出、出血,形成黄白色、灰黑 或灰蓝色盘状隆起,后期病源呈白色机化瘢痕及色素团或残留部分出血。
2. 眼底荧光血管造色素上皮萎缩的窗样缺损;渗出型者色素上皮下有新生血管膜及由此引起的出血的遮蔽荧光、渗漏的强荧光; 玻璃膜疣的透见荧光或造影后期的残余荧光。
老年黄斑变性为眼底黄斑结构的衰老性改变,年龄越大,发病的机会越多。本病可能与遗传、慢性光损害、营养失调、中毒、心血管等全身病及免疫性疾病有关。本病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但应用抗衰老及抗氧化药物且定期眼科复查,避免日盼及强光眩目,适当参加健身运动并同时治疗其他的全身病等综合措施,是使病情稳定的较好办法。病情较严重者也可考虑手术治疗。